(相关资料图)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之际,复旦大学吴海江《人民城市理论渊源与上海实践研究》一书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对进一步推进以学铸魂、增智、正风、实干,尤其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实践中,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具有重要理论启示和经验借鉴意义。该书回望历史纵深挖掘人民城市的理论渊源与建设过程,立足现实考察人民城市的发展观念与总体布局,面向未来探索进一步构建人民城市的理论体系与规律路径,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系统阐释了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的“中国方案”与“上海样本”,既包含对人民城市渐次推进的宏观思考,又展现出对上海实践的微观考察,守其道,审其术,深度阐释了人民城市重要论述的理论高度与时代洞察。
首先,深刻揭示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学理意蕴,阐明其对马克思主义城市观的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城市观建之于对资本主义现代工业城市异化问题的反思之上,而人民城市理念则建立在新的历史背景与新的问题意识下对马克思主义城市观的守正创新。该书直接指明,“在新时代条件下,要创造性地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城市观的理论内涵,而非教条式遵循”。在此认识基础上,该书强调人民城市理念以马克思主义城市观为理论基础,同时在价值取向、生态建设、空间设计与功能设计四个方面于新时代背景下继承与发展了城市异化批判论、城市生态批判思想、城市空间正义论与城市功能论,通过深刻的学理分析,凸显了人民城市理念对新时代中国城市建设的价值导向与实践引领作用。
其次,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建设的动态演进,从人民城市建设视角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写下生动注脚。城市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质与进程。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同历史阶段,城市建设既内蕴着人民当家作主这个不变的价值遵循,同时也展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如何在“不变”与“变”的辩证法中体现我国城市建设的社会主义制度特性与创新发展性?进一步,新时代应当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新时代怎样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该书为这些重要问题的回答提供了有益借鉴。
最后,聚焦人民城市构建的“上海样本”,以“大都市良治”的先行实践展现人民城市理念向现实转化的内在肌理。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曾深情展望:“上海一定能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一定能展现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气象。”上海作为超大城市的代表及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是我国资源要素最为集聚、发展阶段位于前列的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的过程中也在带动着周边城市及地区的共同发展。正因如此,从新时代上海建设实践中获得人民城市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与普遍性经验显得尤为重要,事关全国范围内人民城市建设的全局。该书对此做了比较系统深刻的总结,在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等方面展现了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全面布局与内在质地,这在根本上有利于更好地彰显与发挥上海的“排头兵”“先行者”作用,实现人民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当前,我们正在经历全新的城市建设时代,城市愈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治理效能的微缩景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承载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因传承,是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美学象征。期待课题组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更好地把握人民城市建设的脉搏,提炼出更多深刻卓越的理论成果。
(朱鸿召,作者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
来源:文汇报
X 关闭